孝为先 诚为本 勤为根
文章来源:文-裴雷 2022年08月28日 浏览量(0)
“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是中国文化悠久的传统,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而现代社会,家规、家训、家风的形式感似乎在逐渐消失,不这么重要了,但像“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自强独立”、“开拓进取”等一些新、老美德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所以,虽然不一定有明文确立,但每个幸福的家庭都在践行着适合自己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我们家就这样,在日常的生活、家庭教育中,比较注重的是“孝、诚、勤”。
百善孝为先,但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几乎从未专门提到过要孝顺父母、长辈,因为家庭所有的人都在实际行动中践行这样的家风:我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80多岁的姥姥;我岳父经常要将年老的母亲接回家一起住一段时间才心安;以前父母在我家不在老家时,我哥至少一周一个电话,而现在我妈回了老家,我也要一周一视频,了解父母的近况;我岳母身体不好,超过1个月不去我岳母家,我爱人就会很难受,两三天就和岳父一次视频……这一点点琐碎的小事,都在影响着孩子对“孝”的理解,开始,我们也并不知道效果,直到有一天,奶奶做膝盖手术,我带着孩子回去看奶奶,之后孩子写了一篇让我们感动的流泪的作文,我们才发现孩子对奶奶的感情这么深,我们所有人所做的“孝”的表现,让孩子也默默的认可并传承了这一家风。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而“诚”字的家规,要让孩子理解透彻,可能需要一些“义正言辞”的教育,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底线,不能出现问题。当孩子出现一丁点不诚实的行为,比如打碎东西不承认、偷偷买零食吃等等时,一定要“真刀真枪”认真的教育,让他认识到错误,并逐渐改正。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更要身体力行,不能做出不诚实的行为,比如一个老的掉牙的、但却真实发生过多次的故事,在领着孩子一起去买东西时,对方找错了钱,不管什么时间发现的,都要退回跟人家,有几次她妈妈回家才发现,也要跑回去给人家,这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了诚实守信的观点,没有说谎、骗人的习惯。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是成功的保障。而在我们的“隐形”家训中,勤有两层含义,一为“勤于行”,二为“勤于思”。勤于行即为传统的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至理名言结合我坎坷的考研路和前半生开挂的研发和成长故事,被我和我爱人“一唱一和”的讲述中,已让孩子将“勤奋才能成功”观念深深的印在脑子里,虽然还没有做到刻苦的程度,但随着年龄的成长,越来越好了。而“勤于思”就要借助一些“道具”或者小难题来进行教育,比如,我会将已经从一个筒里取出的异物再放回去,故意让我孩子再取一遍,因为这个异物直接硬取是取不出来的,需要观察考虑一下才行,看他急的满头大汗,我才提醒他要“智取”,取出来之后,我趁机敲打他一下“脑子是用来用的”;再比如,我让他把花盆里的旧土倒出来,但因为时间长了,那土已经硬的成一个大疙瘩了,很难往外倒的,就在他默默凿了半天,累的够呛的时候,我告诉他,加上一点水,稍微湿润一下,土就出来了,他试了下,果然很快完成,他气急败坏,嫌我为什么不早告诉他,我又来一句“脑子是用来用的”,告诉他“勤于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做事情前要好好思考怎么做,做的过程中要想想做的对不对,完成后要思考总结下有没有问题,他虽然嘴上不服气,但我知道他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孝为先, 诚为本, 勤为根”是我家的家风、家规、家训,我们将继续践行,并让孩子也能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逐渐领会,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