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市风采 > 市南区>详情

【赋能教学】数学文化微课资源开发应用:让自主学习真发生(1)

文章来源:青岛装备中心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2日 浏览量:

  数学文化微课资源开发应用:让自主学习真发生

  青岛敦化路小学   魏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践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并科学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数学文化微课则是全网络时代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传播数学文化、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最新途径。

  小学数学文化微课开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有小学数学教材为载体,构建了集课程环境、教学素材、配套资料、学习反馈、交流互动等于一体的完整的应用平台。意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终实现学生心智自由的自主学习、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实施“1236四类成课”策略,构建数学教学新样态

  数学文化微课是以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为载体,借助微课“短小精悍、形式丰富、时空自由”等多种优势,充分挖掘数学独有的文化内涵,采取“1236四类成课”开发策略,系统研发基础类、思拓类、操作类、阅读类数学微课,以此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探索中打造新时代数学教学新样态。

  

  “1”:一个中心:充分发挥数学文化微课综合育人价值

  坚持思想引领,突出立德树人;坚持有机融入,彰显课程特色;坚持面向生活,注重学生体验;坚持面向未来,赋予时代内涵。充分发挥数学文化微课在树德、增智、育美、思拓、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和积极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夯实数学根基、养成良好习惯、获得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数学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两个贯通:数学与学科融合贯通育人,知识与文化涵养贯通育人

  (一)纵向贯通:体系课程,创生思维生长。

  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域,在数学文化微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下,创新发展形成基础类、思拓类、操作类、阅读类微课程群,培育学生综合应用、实践创新、深度思维和国家情怀。

  1.让学引思+综合应用——基础类微课。

  基础类微课开发侧重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升点。主要是提炼教学重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知识以学法指导的方式进行突破。打破“时空界线”,学生在“让学——引思”微课学习路径导引下,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高阶思维,让学习真实发生。

  2.深度思维+实践创新——思拓类微课。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思拓类微课开发就是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能获得一些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数学知识,锤炼数学思维,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以思拓类微课《找规律——植树问题》为例,微课设计了引导学生“制造冲突,引理性探索之方向”、“凸显本质,寻理性认识之内核”、“交流碰撞,品理性思维之严谨”、“触类旁通,促理性思维之提升”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反思成因,逐渐进入问题的本质内核。

  以“探方法”+“深度学”为呈现形式,实施开拓思维、发散思维、延展思维的训练,着力点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提升和思维方式的多元生长,有利于学生数学精神的培养。

  3.多元融合+创客思维——操作类微课。

  操作类微课重点围绕研究几何图形、数对、纸模等相关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微视频和导学单的导引下,经历折、剪、拼、接等操作、体验、探索的过程,建立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让思维在“做数学”中可见。

  以《A4 纸里的数学——纸魔方》为例,微课指导学生操作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将之和美术、科学、语文等学科融合,建立数学学科内在关联的同时也形成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孩子在折纸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强化手的协调性,每个步骤有顺序地完成,有序思考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做事的条理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与创造力,体会持之以恒的精神,与家长一起共同挑战任务获得成就感,更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生作品在数学文化节——“之乎折也”创意大赛上进行交流展示推广。

  4.文图转译+家国情怀——阅读类微课。

  阅读类微课开发重点研究非连续性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红色基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图表、说明书、地图、索引等中学会获取数学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引导学生在读懂题目的同时,进而准确地进行合情推测,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以及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的爱国主义情怀。

  以《走进新机场 感受新时代》微课为例,学生通过读懂一组组与 4E 级的流亭机场相比的图表、规划图等,通过数据分析了解 4F 级的胶东机场从智慧运行、智慧安全、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到智慧交通,感受智慧出行模式给旅客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学生在慨叹它的宽阔通畅、设施完备,宏伟壮丽的同时更是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投身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征程的热情与担当。

  (二)横向贯通:注重体验,协同以文化人。

  “3”:三方协同:拓宽数学文化教育途径,整合教育力量。

  课堂拓学、平台助探、活动创生是推进数学文化教育的根本渠道和途径,努力去实现数学文化的综合育人功能——以文树德、以文增智、以文育美、以文思拓、以文创新。

  1.课堂拓学:打造文化意蕴的数学课堂。

  针对不同内容的数学文化,“前置应用—拓展应用—创生应用”三位一体的微课协同应用贯穿于整个数学文化微课实施过程中,将数学文化与微课教学巧妙融合。

  前置应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的微课,主要用于课前预习阶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看微课,为新课的前置学习做好准备。

  拓展应用。找准数学文化点使用微课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点拨,用典型范例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加深对知识理解;学生可以在微课活动手册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未能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用微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深入挖掘和拓展相关的数学文化, 比如人物的专题介绍、数学现象的专题探讨、数学成就的专题分享等,相关数学概念、结论证明的由来,使之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创生应用。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学生可以有效使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项目化学习。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点播学习,巩固知识重点、解决疑难问题。设置真实且复杂的情境,学生面对挑战性问题或者任务,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高阶思维,最终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实践能力、提高对数学的认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平台助探:构筑新型的数学课程文化。

  微课资源平台建设是数学文化微课开发应用的一种途径,一个载体,一种策略。资源平台建设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供机会,为教师实践研究、研讨反思提供便捷。

  

  

  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组成核心团队,系统制定数学文化微课的开发计划及体系目录。集慧式开发使数学文化微课资源更有系统性、整体性。我们将微课开发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与学评调节相结合,对原有目录、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充实。所有开发的微课,包括微课的设计、微课的录制、配套资料的完善等都有统一的开发模式和要求。在反复研讨、修改完善,骨干团队审核后,才能上传到微课平台。主要开发流程如下:  

  

  数学文化微课资源平台除了相关的微视频,还增加了学生活动手册、导学单、学习反馈、互动交流、评价反馈等相关配套资源,形成了集小学数学文化微课资源的应用、评价、研究一体化微课程体系。除了教师将自主开发的微课资源整理后,上传至学校资源平台,让学生根据需要适恰选择有用信息;学生也可以在导师团助创下,将自己录制的项目活动视频上传至平台,如“观察物体”、“小学问”“之乎者也”等。学生自主搜集整理的专题资源也可以上传平台,“微课交流吧”助力学生与学生间、班级与班级间的互动学习,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悟力,也让数学文化资源流动起来, 变“活”了。

3.活动创生:构筑数学文化育人实效。“6”:六维链条,增强以文化人实效。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是儿童与自然、与生活的对话,数学文化微课设计更多以体验、游戏、动手实践融入技能、情感、价值观教育方式,依据“自主选课-自主学习-自由探索-自主创造-自媒发表”微课导学路径,将“学、做、玩、思、创、行”六维贯穿到数学文化微课教学活动中,努力去接近儿童的天性和成长需要,落实“乐于担当、乐于表达、乐于创新、乐于审美、乐于思考、乐于动手”学生核心素养。

活动导“思”——借学生自主活动,积累丰富的多媒体专题素材。结合教材内容,努力挖掘相关数学文化的外延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文化的专题活动,让学生经历上网搜查资料——内化吸收——制作 PPT、电子海报等——全班交流,感悟数学文化中广博精深的无限魅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的同时, 积累多媒体专题素材,分享给其他班级的师生,使资源更大化,数学文化渗透更广更深。

  

  微学促“活”——注重为学生搭建各种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这些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式多样,这不仅拓宽了学生数学知识的视野,而且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深受学生喜爱。

  编制电子海报。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学生从查阅资料、海报美化、摘抄整理数学知识等自主活动中,了解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

  玩转数学游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不同年级推荐不同的数学游戏。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数独、24 点、聪明格、魔方等传统智力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美妙与神奇,体验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撰写数学手账。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洞察周围,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数学手账”的方式记录下来,感悟数学的实用性、现实性。

  拍摄小微视频。在“童心向党 数说中国”活动中,学生们从航空航天、奥运会、港珠澳大桥、历史、经济等多方面搜集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变化,制作成手抄报、统计表,采用微视频的形式,通过讲述数据变化和感想来致敬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和猜想,大胆地预测未来 20 年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学生合作探究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知识,而且通过查询、整理、猜想、分享的过程,充分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给人民带来的自豪感和生活的幸福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独立的特性。

  之乎折也项目。通过设置系列闯关项目“画中有话——关键联想——魅力特质”, 学生经历折纸、计算、猜谜、造句、编故事、做产品、立品格,学生逐步实现数学文化能级进阶。学生折出来的是活力、上进、努力、善良、细心、正义、诚信等“魅力特质”,学生在合作活动中,从个体的学习指向了社会性交往。

  二、数学文化微课的良好反馈

  (一)推动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数学文化微课应用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在学习单导引下深度思考、综合应用、实践创新、科学探究,解决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 通过主动探究、协同合作来获得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以文化人,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推动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好提问、善思考、乐探究、悦分享”已表现于学生的外在行为中,并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

  (二)助力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学习导师,实现教师素养的超越。

  在微课开发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从传统意义上只会教授学科知识的教师变身微课开发者+学习导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进程,激励学生勇于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指导学习策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给予有效的评价等。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使用知识和创造,还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不断精进。“童心向党 数说中国”、“走进新机场 感受新时代”学生项目活动成果《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导。

  (三)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数学文化微课学习系统,助推教育核心价值的落地。

  开发了数学文化微课学习系统,设计了微课学习导学路径,建立了驱动式学习评价体系,形成了涵盖四大主题的丰富实践案例,完成了 100 余期的数学文化微课学习系列成果推送。通过“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的结合,以微课为媒介赋予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精神,这让读书、做事、做人的教育三位一体,其有助于教育的根本目的落地和核心价值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