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家校合作网
这次家访的契机是家长打来的一个电话, 微微海风伴着家长的低诉,萦绕不去。也许是有感于同龄人的无措和自省,也许是降温后久未出现的太阳带来的晴暖,让我决定必须要去做这次家访,探寻问题的根源。
适逢其时,趁未放学,终于在午后踏入学生家门,一声声亲切的“老师,来啦!”“老师,您好!”,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学生妈妈亲和、睿智,开始耐心地介绍学生在家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坦陈家庭中存在的问题——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同时,也肯定了孩子平时重视父母付出、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家务,认可孩子初三中考的种种努力,但孩子渐渐在家和在校表现出现极大差异。从初中开始,孩子逐渐明事理,对社会时事有清晰的见解,知识面渐渐拓展,可是对待家长的态度却也渐渐改变。家长对孩子还是肯定大于否定。客厅内时不时响起轻言曼语,气氛融洽。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恰好爸爸到家了,稳重、干练的中流砥柱,匆忙交流后又返回单位加班。虽然交流不多,也可以看出家庭的基础盘了。我诚恳地肯定了家长的评价,并补充道:“这孩子在学校也是个大暖男!”随即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学习表现和生活能力,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在家与在校的不同表现,找根源抓本质,穿插回答家长、学生对寄宿学习、生活的疑惑,提醒家长及时关注孩子身体及心理健康,同时做好生涯规划、价值观教育。嗯,第一阶段差不多了,我适时告辞。
第二阶段,离开封闭的室内,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深入一个家庭,往往能够看出家庭最根本的向心力在于母亲。学生家长的困惑主要在于孩子对待妈妈态度的前后差异之大,却不能真正看到其中根由。我和学生妈妈漫步在小区花园,运用问题铺设台阶,引导家长一步一步反思自身的行为,思考其对孩子而言造成了哪些影响。找到矛盾的核心,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让有效沟通重返家庭。针对家长渐渐显露的焦虑心态,娓娓道来, 一定要慢慢来,平时充分给予孩子鼓励,肯定所有能肯定的部分,放手所有该放手的事务,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主动性。顺理成章,也把持住了身为长者的矜持,不越界,也不失去恒心。
说时容易做来难。家长打开心扉,懊悔不已。坦陈在对待“半成年”状态的孩子时,自己曾经犯过一些错误,中考至今早已经有所认识,也想要改变家庭氛围,改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决定。可有时会忍不住对孩子的关心,连续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没有真心采纳孩子的想法,导致 孩子现在在家是一种戒备的状态,聊别的什么都好,一谈学习就不跟家长交心了。
第三阶段,举例、分析,先破后立。可怜天下父母心!心门有时也会因为巨响重新关闭,更何况是多年的积习。对家长来说可能是一瞬间,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数年的累积。家长此刻应该先放下焦虑,放下所有还没发生的未知可能,立足当下,现在再看看,孩子身上还有大的问题吗?
“放手”是所有家长不得不面对的未来,我们终将停留在原地,目送孩子的背影越来越远。家长可以尝试用与时俱进的人才观、价值观重新看待孩子,彼此都坦然一些,不要反复思考没发生的事,不要增加自身的焦虑感。同时把开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活用到生活中,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坚信这些优点最终会转变为人格上的魅力,为孩子一生保驾护航。
父母的护持终有一天将退去,重新支撑孩子的,是他本人的力量,这力量,会成为父母的羽翼,反过来给予我们保护。每朵花都有开放的时节,知识确实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能力、性情也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现在已经开启了自我防御机制,在家里轻易不会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孩子跳出坐在书桌前发呆的怪圈,重新和家长交流,进而主动起来?当然是正向引导,落实细节,该出手时方出手。在必要时、需要时再为孩子答疑解惑。平时可以多做一些运动,多设计一下自己的生活。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再为孩子挑开遮挡眼界的轻纱,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作为参考数据,从而收获孩子感激的目光,彼此接住抛来的橄榄枝。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选科,自己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彼时,他还会因为丧失动力而坐在书桌前虚度时光吗?彼时,他还会把家长的殚精竭虑当做否定和干涉吗?即便是一时意志松懈,中途徘徊、滞留,只要我们家庭教育的核心力量不变,就可以做好“神助攻”,重打锣鼓另开张。只要有心, 父母就是灯塔,家庭就是星火阳光。何愁他不主动起来?退这一步,海阔天空。
家长茅塞顿开,似乎有了些勇气和方向。我又适时泼了冷水,“要坚持住呀!千万不要又因为一时气急、冲口而出,破坏了几个月来的努力。对重视父母的孩子来说,一点一滴都是雷霆雨露。父母要给自己留个‘出口’呀!”我们相视一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拨云见日,接纳孩子,认可孩子,放手高飞,让沟通重返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