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岛家校合作网

首页

首页 > 家长园地 > 亲子共读 > 高中

绣朵花儿当补丁

文章来源:文-张金凤 | 2022年12月06日 | 浏览量:(0)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格外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儿花色。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在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时,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都有专门的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可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我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

如今我结婚已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

这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许多生活的真谛和母亲的祝福。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用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并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砺和残损给遮盖过去。所以,母亲的人生虽然坎坷多难,但也不乏锦上添花、风生水起之时。

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她在缝补的同时,总不忘记,破洞也可以开出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