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1日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市北区开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创新培训、崂山区开展人工智能“5+4”种子教师集训、胶州市召开课程标准解读线上培训会、平度市举行中小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应用及成果展示会......在青岛,专门构建了“课题引领、教研支撑、活动提升”的人工智能教师成长模式。如今,1000余名人工智能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专业培训、城乡交流、教学研讨、同课异构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已成为常态,教师们相互学习,汲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开展做着铺垫。
申报课题,引领教师成长
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青岛迈出了先行的一步,带着对教学质量高标准要求的初衷,教师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施和研究,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2019年11月,青岛成功申报了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教学及应用研究实践共同体项目,期待以课题引领教师成长,解决高质量教学的问题。
“共同体项目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组,遴选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定期开展人工智能教研和帮扶交流活动,帮助教师碰撞教学思想,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共同体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在近一年半的探索中,共同体项目通过多样化的资源框架体系,创建了包括教学教案、导学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知识图谱等在内的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资源库,提供了成熟的、可借鉴和可推广的案例素材和实践经验,为教师快速成长提供帮助。
2021年4月,作为共同体项目结题的展示课例,青岛西海岸新区五台山西路小学葛赟赟老师出示的《探秘“刷脸时代”》一课,获得教育部人工智能专家组集体称赞。“课讲得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跟着项目组一起学习和打磨的授课经验。”葛赟赟老师感慨着自己的教学能力跟随课题项目的成长和蜕变。
无独有偶,共同体项目成员的优秀教师和优秀课例层出不穷。青岛博文小学薛莲老师参加全国人工智能科普论坛,并以“人工智能教育能否从娃娃抓起”为题作主题发言;崂山三中林燕老师入选全国人工智能名师工作坊;市北区台东六路小学孙晓宇老师的《智能小屋——物联网语音交互》,被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专家组誉为人工智能理想课例。
有了课题的引领,青岛各区市积极组织内容多样的教研活动,区内教师抱团,做好日常教学工作。
6月17日,崂山区人工智能教研员张泽治老师主持召开了区内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分析会。自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以来,崂山区重视教研,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订制了“5+4”种子教师集训及传帮带教研模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成长是阶段性的,它需要集体智慧的助力,更需要教研活动的引领。通过日常教研活动,助力教学的高质量开展。”张泽治说。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的出台让教学和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课程实施水平的全面提升,青岛市组织了《纲要》专家解读会,会议结束后,胶州市立即响应,组织区域内人工智能教师召开解读交流会,提出各种思考和问题,相互交流心得和收获。胶州市振华教育集团刘晓武老师表示,与同事进一步的交流,让他对《纲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其精神内涵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在城阳区,教师们抱团取经也成了常态化,相继成立了“张军玲名师工作室”“周相熹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室”“张超人工智能教学团队”,设立年级集备召集人制度等举措,引导全区人工智能教师定期开展公开课、开放课、交流课及线上集备活动,开展教学探索,逐步形成契合人工智能学科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课堂质量提升。“我愿意不断学习,变成学生需要的样子,用学生期待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城阳区国城小学宿环弟老师说。
2021年5月28日,青岛市召开人工智能教育推进现场会,参会人员观摩了人工智能课程展示,分享了城阳区教体局、学校的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经验,教师论坛以“如何上好人工智能课”为题,展开在人工智能课程内涵、教研与授课、实验室应用与社团活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9月14日到17日,青岛市组织全市50余名骨干教师采用项目实操、分组竞技的方式展开了为期4天的培训,刷新以往的培训方式,形式新颖,输出了丰富的学习成果,展现出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扎实有效的工作策略;2022年6月17日,青岛市召开农村中小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应用及成果展示会,与会人员观摩了人工智能课例,老师参与了互动评课,展示了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成果,并进行了教学经验和人工智能示范校结对共长方面的分享交流。形式多样的主题和培训活动,加强了全市人工智能教师间的交流和互动。据统计,目前,已完成34场主题活动,11期培训,20节示范课入校,惠及教师千余人次。
6月12日,在刚刚结束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计划单列市“5+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级研修班上,葛赟赟老师出示了《“防疫核酸智能提醒器”的构思及研制》人工智能课。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从问题分析、方案提出再到编程实现,有序地进行了项目化学习,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与研究部主任兼进修二部主任于维涛主任评价说:“老师的课堂朴实、扎实、自然、流畅,学生高于学科,育人高于教学,团队高于个人。”这也是对青岛人工智能教师团队最高的评价和最大的鼓励。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